华为海思芯片的热备与切换机制采用了多种冗余策略,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,常见的包括协议冗余、链路冗余、设备冗余和数据冗余等,具体如下:
- 协议冗余:采用多种协议实现热备与切换,如虚拟路由冗余协议(VRRP)、热备路由协议(HRP)、虚拟网关多播协议(VGMP)等。VRRP 可将多台路由设备组成虚拟路由设备,当主机下一跳设备故障时能及时切换业务。HRP 用于防火墙设备双机热备,同步会话状态、配置信息等。VGMP 可实现多个 VRRP 实例状态同步,确保主备切换时各实例状态一致。
- 链路冗余:通过 E - Trunk 等机制实现跨设备链路聚合,将多个设备的数据链路聚合在一起形成链路聚合组。当某条链路或某个设备故障时,自动将数据业务切换到其他可用链路或设备上,把可靠性从单板级提高到设备级,增强了链路级和设备级可靠性。
- 设备冗余:采用双机热备或 N + 1 备份等方式。双机热备时,主备设备通过 HSB 主备服务建立和维护主备通道,同步用户数据信息、CAPWAP 隧道信息等。主设备故障后,备设备迅速接管业务。N + 1 备份则是使用 1 台设备为多台设备提供备份,适用于对备份要求不高或经费有限的场景。
- 数据冗余:例如在存储方面,海思芯片支持磁盘阵列技术,如 RAID 5、RAID 10 等。这些磁盘阵列模式通过数据分块和冗余存储的方式,将数据分布在多个磁盘上,当部分磁盘出现故障时,仍可通过其他磁盘上的冗余数据恢复数据,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,适用于对数据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景,如企业关键数据存储、数据中心等。
- 技术冗余:华为海思麒麟芯片的迭代路线便是技术冗余的典范,企业建立了技术代际差储备机制,保持至少 2 代技术的研发与储备。即便面临外部技术封锁等情况,凭借前期积累的技术储备,依然能够维持产品的更新迭代与市场竞争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