卓胜微滤波器晶圆级封装技术的研发和生产成本受多种因素影响,以下是相关分析:
研发成本
- 高投入与持续增长:卓胜微在滤波器晶圆级封装技术研发上投入巨大。2024 年上半年,公司研发投入 4.9 亿元,同比增长 94.22%,主要用于推进芯卓产业化项目建设,构建产品和工艺制造能力。随着技术不断升级和市场竞争加剧,为保持技术领先,公司需持续投入资金进行研发。
- 多方面研发支出:研发成本涵盖多个方面,包括研发人员的薪酬福利、研发设备的购置与维护、实验费用、专利申请费用以及与高校或科研机构的合作费用等。例如,构建 12 英寸 IPD 滤波器产品的生产制造能力,需要添置先进设备、组建专业技术人才团队,这些都增加了研发成本。
生产成本
- 固定资产折旧:卓胜微从 Fabless 向 Fab - Lite 模式转型,固定资产规模大幅增加,折旧压力增大。2021 - 2024 年,其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合计总额从 10.12 亿元增至 82.38 亿元,2022 年到 2024 年,固定资产折旧金额分别为 0.90 亿元、1.99 亿元、5.54 亿元。随着 2024 年近 30 亿的在建工程转固,折旧费用还会进一步增加,这会摊薄滤波器晶圆级封装产品的利润,影响生产成本。
- 原材料与设备:生产滤波器晶圆级封装产品需要用到多种原材料,如晶圆、封装材料等。12 英寸晶圆的成本通常高于 6 英寸晶圆,随着 12 英寸生产线的量产,原材料成本可能会有所上升。此外,先进的生产设备购置成本高昂,且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新,这也增加了生产成本。
- 工艺复杂性:晶圆级封装技术工艺复杂,对工艺控制要求极高,需要经过多次光刻、蚀刻、镀膜等工艺步骤。为保证产品质量和一致性,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工艺优化和质量控制,这会增加生产成本。不过,随着工艺的成熟和生产规模的扩大,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有望逐渐降低。
- 规模效应:目前卓胜微的 6 英寸滤波器产线已进入规模量产阶段,截至 2024 年半年度,6 英寸滤波器晶圆生产线自稳定规模量产以来实际发货已超过 10 万片,12 英寸 IPD 平台也已进入量产阶段。根据规模经济原理,随着产量的增加,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会逐渐降低。但在产能爬坡阶段,由于设备利用率不高、生产效率较低等原因,生产成本可能会相对较高。